愿青山苍翠,绿水长流————记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清原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朱教君研究员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06日 编辑:机关工委工会工委审发 来源:辽宁职工报

  

  

因难以割舍对林业科学的热爱,从国外学成归来的他选择进入深山老林建立观测研究实验站,并长期致力于森林生态与管理、防护林生态与经营和森林培育等方面研究,为林业科学发展和国家林业生态建设做出了贡献。2010年,荣获国际林联颁发的“科学成就奖IUFRO: Scientific Achievement Award”,该奖项经国际同行评议、授予在林学领域做出突出成绩的研究者,是林学领域最高学术荣誉,在国际林联逾百年历史中共授予全球87名科学家,国内仅有两人,他就是其中之一。他就是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生态所)研究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清原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清原站)站长朱教君。

  建站

  源于长期研究需要

  清原站的建立,缘于2001年春的一个越洋电话。当时,朱教君正在日本攻读博士学位,时任生态所所长何兴元博士的一个邀请电话: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百人计划正在引进国外优秀人才,生态所计划在辽东山区新建一个服务于东北林业发展的野外实验站,诚邀你能回来……这个邀请打动了朱教君博士,于是他做出了申请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回国发展的决定。

  清原站地处我国东北温带典型次生林生态系统中心分布区,这里的森林是辽河平原和东部城市群的生态屏障,在区域水生态安全中的战略地位突出;然而,次生林生态系统有别于原始林生态系统,需要恢复与保护,因此,非常适合开展长期监测与科学研究。监测与研究结果可为国内类似次生林生态系统恢复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尤其是有助于形成我国东北次生林生态系统完整的管理方案,提升我国次生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和生态功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清原站建设拉开了序幕。

  20029月,回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与研究所讨论在辽宁东部山区建设以次生林生态系统研究为主的实验站计划,并对研究所前期工作预选的试验林地进行了野外考察,确定了辽宁省抚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大苏河乡大苏河国营林场大湖工区次生林生态系统(1350公顷)作为清原站的试验林地。2003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获批,成为了朱教君博士科研的新起点同时,也为清原站的建立提供了契机和条件。20034月,清原站与大苏河乡大苏河国营林场签订了无偿使用试验林地50年的会同,20036月,清原站一期基础设施施工,开始了清原站发展的新篇章。

  由于清原站无论在科学研究成果产出,还是在为当地林业生产实践所做的贡献,得到了中国科学院主管部门的认可,20122月,由研究所级站变更为中国科学院级站;20147月,清原站又顺利通过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科学委员会论证、投票,正式加入CERN

    成绩

  天道酬勤成就了清原站的发展

  清原站的发展,不靠运气,靠的是对机会的把握和责任感。天道酬勤”——这是朱教君博士的人生信条之一,是勤奋,不计得失的勤奋成就了今天的清原站;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这是他的另一个人生信条。

  急功近利和浮躁的心态,难以获得真正有价值的研究结果。林业科学研究周期漫长,要获得成果,必须付出时间的代价、异常辛勤的劳动和承受寂寞的挑战。建站13年,朱教君一直潜心于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与可持续经营等研究。他带领的研究团队建立了量化次生林结构新方法,阐明了次生林生态系统干扰过程及其生态学意义,发展了森林干扰生态学;提出基于生态学原理调控林分结构、权衡/协同森林生产-生态功能关系和人工诱导天然更新的人工林经营理论;同时,在确保森林生态功能发挥前提下,集成了林下资源开发技术与模式(山野菜人工繁育、归圃栽培、中草药规范种植、幼蛙变态期凋落物管理、低温冷害防护等技术),建立了“政府、科技、企业、合作社”四位一体的林下资源利用技术服务体系,形成了林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范式。以上诸多研究成果在清原县科技、林业、水利系统广泛推广应用,基本建成了水环境保护和森林生态健康保障体系,保护和修复了浑河源头区生态环境,确保浑河上游的水生态安全。同时,成果进一步促进了清原县乃至辽东山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有效地带动了林农开发林下资源、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对于提高林下资源利用率,加速林区经济转型、提高林农收入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

建站以来,朱教君承担了包括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项目20余项。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4部,授权/受理专利10项,撰写的咨询报告中,有两份被中办、国办采用,撰写的《关于控制我国森林凋落物和泥炭/草炭出口的建议》被国务院办公厅采用,并得到时任总理温家宝的批示,成为国家林业局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的法规文件,商务部、海关总署96 号令将森林凋落物列入我国第五批《禁止出口货物目录》,形成国家法规文件,该建议对于保护森林资源、控制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等产生了重大影响;为辽宁省科技厅提供《辽东山区林下经济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咨询报告并被政府采纳,成为辽东山区发展科技与产业结合新模式的科学依据。

    朱教君博士以第1完成人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一等奖1项等成果,获辽宁省领军人才、辽宁五一劳动奖章、第五届沈阳市十大科技英才、沈阳五一劳动奖章等个人荣誉多项。

    愿景

  青山苍翠,绿水长流

  清原站的建设目标是建成集监测、研究、试验、示范、教学、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性野外平台,建设成为人才队伍结构合理、设备先进、生活设施完善、通信便利的次生林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研究站;使其成为:东北次生林生态系统生物、环境要素与生态要素长期系统观测基地,区域林业科学领域的研究基地,、东部山区林业可持续经营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示范推广基地,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基地,林业科学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普教育基地;最终为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朱教君博士对这一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他说:从国家-科学院-研究所-地方县域……,我们承载了太多期望和信任,收获了太多的帮助和支持,所以,我们将清原站安家到了这方热土,我们已与清原森林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朱教君博士把20余项国家级课题引入到了清原站。他始终坚持林业科学的研究成果要落到大地上,基础理论研究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如依托辽宁省农村科技特派团项目,建立清原农林科技试验示范推广基地,与辽宁省林业厅共建辽宁省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与示范基地,依托清原站成立辽宁省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与国营大苏河林场共建清原森林生态院士专家工作站,均为保护森林生态屏障、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推动当地林农致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效应。在做好研究的同时,朱教君博士还是一个合格的导师、合格的团队带头人,他以严谨的科学作风、不懈努力的勤奋精神、感染着团队的每一个人。十几年来,他培养的30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正沿着他的理念工作在全国各地林业科学领域;团队里的年轻人已经陆续成长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怀学者之风,践鸿鸪之志,一心科研,勤奋向上,保护环境,造福四方。这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只有真正热忱于科学事业的人才能达到。在单纯的学术追求中,朱教君同时实现着他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践行着一个科研工作者对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价值。

 

  • 下一篇:
  • 上一篇: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