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天划地”的女人——记省劳模、辽宁气象学会秘书长、原辽宁省气象台台长陈艳秋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30日 编辑:机关工委工会工委审发 来源:辽宁职工报
   
    在很多人看来,天气预报工作很神秘也很辛苦,尤其是遇到重大灾害性天气时,更要通宵达旦地工作。但原辽宁省气象台台长陈艳秋却在辛苦中找到了快乐和价值。当2008年奥运会沈阳分赛区、2013年沈阳全运会顺利举办时,陈艳秋的心里会泛出丝丝甜意。她说:“只要成功预报,成功服务,付出多少努力都值得。” 从业30多年来,陈艳秋多次荣获辽宁省科技进步奖、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和辽宁省气象局科技成果奖。2009年陈艳秋获辽宁“五一”劳动奖章称号;2012年获“辽宁省劳动模范”称号,这些荣誉是对陈艳秋30多年气象工作最好的肯定。

    A.不能缺席不可代替

  

  “做一次精准的天气预报容易,次次精准很难!”和天气打了30多年交道的陈艳秋说,“天气预报不能百分百准确,但我们会尽百分百的努力。”在一个个关键时期,陈艳秋加班加点,带领预报员通过对各种探测资料的精细分析,对数值预报产品的订正,与各级气象台站的密切会商,多次对暴雨(雪)过程的量级、中心位置和影响时间做出了准确的预报,为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撑。

  2011年,第9号台风“梅花”席卷我国五省市,所到之处损失严重。陈艳秋和她的团队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8月9日,受“梅花”影响,营口地区遭遇入汛以来最强的暴雨袭击,盖州小石棚乡6小时降雨量达214.5毫米。雨情就是命令,陈艳秋一直守在电脑前关注着雨情,在预报室的LED显示屏上,不停地滚动出现各种气象要素,有即时温度、湿度、雨量还有历史同期极值等。检测、会商、请示、汇报、发布预警等工作,一时间让陈艳秋忘记了深夜的困意。当得到预报员团队做出“预计未来2到3小时还将出现30到50毫米降水,可能发生局地洪涝和山洪灾害”的准确预报和预警后,陈艳秋才趴在办公桌上休息了一会儿。

  其实每当灾害天气到来,气象局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非常大,干通宵是司空见惯的事。但普通岗位的工作可以交替,同事可以轮流休息,而身为台长的陈艳秋,工作千头万绪都要汇集到她那里,不能缺席,不可代替。

  雨还在不停地下,营口地区大片受浸。5分钟之后陈艳秋再一次投入到工作中。几个小时后,陈艳秋带领预报员团队又发布了盖州东部山区地质灾害最高级别5级预警,并通过乡镇气象电子显示屏和手机短信平台及时将信息发送到政府领导及各级防汛责任人手机中。由于预报准确,预警及时,“梅花”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得到领导的赞扬我很自豪,但是让我更自豪的是因为我们的准确预报挽救了许多生命。”陈艳秋说。台风“梅花”过去以后,有人对陈艳秋说,有个老汉腿脚不利索,救援队只好背着老汉走,他们刚刚上了山坡,身后的洪水就将老汉的房子淹没了。事后老汉激动地对救援队员说,大雨年年有,谁能想到今年的雨能把房子淹没了,天气预报太准了。听到这些,陈艳秋觉得所有的苦、所有的累是值得的。

  B.灾前预警 造福百姓

  当人们看到“一级暴雨灾害”这个字眼的时候一般会想到这属于最严重级别的暴雨灾害。然而人们并不清楚2006年之前,对暴雨灾害的评估并不是这样的。那时对暴雨灾害的定性评估根据灾后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情况进行评估。“这种评估只能判断灾后损失,而起不到预警作用。”陈艳秋说。

  2005年,针对省政府对暴雨灾害快速评估的决策需求,陈艳秋提出了单纯采用气象资料来实现暴雨事件等级的灾前预评估和灾后快速定量评估的思路,并主持完成了研究和业务化工作。陈艳秋通过对辽宁72次区域性暴雨事件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利用平均降水量、降水强度和覆盖范围3个指标,建立了暴雨事件等级快速评估模型,对暴雨事件影响进行灾前预评估和灾后快速评估并实现定量化。

  2005年省政府第178次业务会议纪要中引用了“8月12~14日辽宁东部出现的暴雨洪涝为一级暴雨灾害,属于最严重级别”的评估结果。陈艳秋据此制定了辽宁省第一个地方气象标准《暴雨灾害评估标准》。经过不断改进,2007年这个暴雨灾害评估方法被中央气象台决策服务中心采用,并在松辽和黄淮流域暴雨评估中推广。

  C.情系百姓 为民服务

  过去全省只有60多个气象监测站,天气预报只能做到县一级,随着国家对气象监测站的投入不断加大,我省已经拥有了1400多个监测站,这些监测站逐步深入到乡镇。为让广大村民也能享受到精细化的气象服务,2005年,陈艳秋和她所在的科研小组在全国率先开始了乡镇天气预报技术方法研究,在没有经验和任何技术可借鉴的前提下,陈艳秋和她的团队于2007年建立了乡镇客观预报方法,并从7月10日开始发布省内所有乡镇天气预报,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气象预报进村,农民只要坐在家里看电视就能得知本地的气象预报,有效地提高了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在做乡镇天气预报技术方法研究的时候,陈艳秋了解到我省设施农业发达,虽然有了精细化的天气预报,但是还会发生低温冻害、连阴寡照、暴雪垮棚、大风掀棚等灾害。一个给设施农业做天气预报的想法在陈艳秋的脑海中挥之不去。2010年,中国气象局提出了加强设施农业气象应用研究,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设施农业专业服务的号召。这与陈艳秋的想法不谋而合。

  2012年,在陈艳秋的努力下,科技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东北地区设施农业生产专业天气预报技术研究》落在辽宁省气象台,这也是省气象台获批的首个大型科研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陈艳秋与8家单位联合共同研究这一课题,她的脚步踏遍了全省乃至半个中国。如今,设施农业生产专业天气预报已经开始应用。陈艳秋说:“把社会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围绕社会需求做好预报服务工作是我们职责,更是我们的立业之本。”

  

  • 下一篇:
  • 上一篇:

附件下载